close

有了3D印表機以後,要列印時就需要有3D檔案,這來源通常有兩個,一個就是從網上下載別人的作品,另一個就是自己畫啦。別人的作品畢竟是別人的,想要列印自己想要的東西,最後還是靠得自己畫,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3D繪圖高手,所使用的軟體也不全然相同,但是小弟我在列印了一些自己畫的東西以後,有一點點心得,想說也許寫出來可以幫助有心想要自己繪製列印的同好。以下講的東西算是基礎觀念,其實適用於各種軟體,我會用的軟體有3DS MAX、AutoCAD、SketchUp等,不敢說精通,但是還能混口飯吃這樣,如果有講錯,還是有同好在列印時有不同的心得,都歡迎留言交流切磋,畢竟這領域好像還沒有什麼人在鑽研。



《一》板狀物的強度:我用PLA材質的話,板狀物的厚度最少設定為3mm,因為我的結論是小於3mm,強度就會不足,很容易彎掉,3mm厚的PLA材質板狀物,一般人徒手的話其實已經很難弄彎,但是很奇怪,如果是2.5mm或更薄,你就可以輕易用手折彎。當然你會說不會那麼無聊故意去折,但是問題是如果要鎖螺絲或是稍作加工之類的,2.5mm或以下的厚度真的就是很容易弄彎弄碎。


《二》開孔的最小邊緣:3D造型中開孔是很常見免不了的,但是開孔的位置如果很靠近邊緣,那就要小心了,因為太靠旁邊,很容易印失敗,因為開孔後留的邊緣太薄,讓列印失敗。一般來說,這與每個人3D印表的穩定度有很大的關係,你的印表機組裝品質越佳,列印的穩定度越好,你就可以嘗試留越小的邊,不過個人的經驗,3mm一樣是最安全的距離,2mm就有點危險了,1mm是極限,再往下幾乎都失敗。當然把列印速度調低對於成功率有幫助,但是如果沒有必要,建議還是預留一定厚度的邊緣。


《三》薄牆的厚度:一般來說,如果不要考慮強度,薄牆的厚度作到1mm,是完全沒有問題的,即使是自組的3D印表機也是可以辦到。不過這還取決於薄牆的複雜度,如果是一複雜曲面,那成功率就會下降。至於1mm以下,失敗率就會大幅上升,即使你的噴頭是0.3mm或0.4mm的也一樣,越薄其實越難印。當然,降低速度還是有用的,但是如果真的太薄也幫助不大,而且要知道,真實世界是有「自重」與「摩擦力」的,實在太薄強度不足的話,噴頭在列印上層時,其摩擦力就會擠碎下方的薄牆了。


《四》精準度:講到世界上有「重力」與「摩擦力」,所以在設計會動的部件時,就要考慮到這個問題,一般來說3D列印絕對是有誤差的。在3D場景中百分之百貼合的兩個物體,在現實世界上會因為摩擦力而動不了,或裝不進去,所以在設計繪圖時就要預留餘裕空間。一般我會預留0.5mm,也就是如果要裝直徑10mm的東西進去,我就會設計成10.5mm,如果是要鎖螺絲的孔,我會預留更多,甚至到1mm,因為經驗告訴我,如果畫的一模一樣大,就會超難鎖。


《五》部件強度:在3D場景裡,所有東西都沒有重量,所以往往在繪圖設計時只求美觀好看,但是太細太小的部件,其實支撐力與強度都不足,在設計時也要特別小心。舉個例子,以我設計平板支撐架為例,在3D場景中,寬度8mm的支撐架看起來很帥,但是別忘了平板電腦很重的,8mm的支撐架就根本撐不住,最後整個3D模型重改,支撐架的部份加大到20mm寬,6mm厚,在圖面上看起來超醜,但是在真實世界上才真正能支撐平板電腦的重量。所以在設計時就要注意,不要犯頭重腳輕或支撐結構不足的毛病。


《六》字體的寬度:如果要列印3D字體,建議選用有厚度的字體,如果粗黑體,而且字不要太小,如果你選用宋體,那就很危險了,因為宋體的橫畫都很細,這代表3D印表機要列印一大堆薄牆,除非你要印的字超大,不然失敗率會很高。至於新細明體那就更糟了,理由同上。


《七》無支撐的跨度:同樣因為真實世界有重力的緣故,在設計中有無支撐的懸空物件時,就要特別小心,懸空的部份最好是兩邊都有支撐,如果被迫只能一邊有支撐,那建議以一定的斜度長出來,不要直接伸出,不然失敗率會很高。而且可容許的懸空跨度距離,要看個人的設定功力了,一般來說這取決於列印溫度、速度、風扇冷確能力與整個印表機的穩定度。這些參數可以自己調整,調到最適合自己印表機的組合,有的能印出懸空十幾公分的。


以上幾點,是設計繪製3D列印檔案時可能需要比較注意的地方,希望對想要自己設計3D列印檔案的同好有所幫助。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3Dpri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